新闻动态

舌癌的他坚持不放弃,2年后病灶缩小了整体情况稳定!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6:29    点击次数:58

2022年上半年,湖南的杨洪波突然感到舌头有些异样,但并未影响日常生活,因此他并未过多在意。然而,到了9月,他摸到脖子上的淋巴结肿大,前往医院检查后,医生的诊断让他心情跌入谷底:“舌根部长了一个新生物,需要做切片活检,可能是癌症!”随后的病理诊断报告证实了医生的猜测——杨洪波患上了“舌低分化腺癌”。

医生建议他进行手术,但手术的风险极高。医生告诉他:“手术的成功率只有15%,而且需要全切舌头。如果肿瘤靠近喉结,喉咙也可能需要切除。这意味着术后他将无法说话,只能依靠流食维持生命。”杨洪波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。一方面,他深知癌症的严重性;另一方面,他无法想象失去舌头和喉咙后的生活。

就在他犹豫不决时,小区里一位曾患脑瘤的邻居给了他新的希望。这位邻居在手术后通过中药调理,五年未复发。了解到杨洪波的情况后,邻居建议他尝试中药治疗。2022年9月29日,在病友的帮助下,杨洪波联系到了郑州希福中医医院,咨询是否应该手术。他坦诚地对医生说:“我不会要求你一定治好我,毕竟谁也保证不了。我只是想听听你的建议。”

展开剩余67%

医生告诉他:“不做手术的患者中,有一部分病情得到了控制,但也有一部分未能控制住,比例大约各占一半。如果你追求生活质量,手术的风险和后果需要慎重考虑。毕竟,舌头一旦切除,就再也无法恢复。”经过深思熟虑,杨洪波最终决定放弃手术,选择“放化疗+中药”的保守治疗方案。

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

杨洪波的治疗方案包括一次化疗和中药调理。治疗初期,他的饮食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,颈部淋巴结也逐渐缩小。随后,他接受了放疗,虽然放疗导致嗓子受损,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,他继续接受“化疗+中药”治疗,并加上了靶向药物。

2023年8月9日,杨洪波进行了复查,PET-CT结果显示:与2022年9月的检查相比,右舌部肿块及右侧咽旁间隙、右侧颈部Ⅱ区淋巴结转移明显缩小,糖代谢水平也显著降低,提示治疗效果良好。然而,由于服用靶向药物后感到不适,他决定停用靶向药,仅依靠中药调理。西医医生也认为这一决定是可行的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杨洪波的身体逐渐恢复。2024年4月12日的复查结果显示,他的舌根部信号不均匀情况与2023年10月相比基本稳定,双侧颈部软组织肿胀无明显变化,肿瘤标志物也全部正常。

重获新生的生活

2024年4月26日,杨洪波参加了“郑州希福中医第六届百位抗癌明星康复经验交流大会暨2024龙年中国行开封站”公益活动,分享了自己的治疗经历。他感慨地说:“现在我已经能够包揽家里的家务,早上和下午有时间会出去散步,去年甚至还在河里游泳了。”

杨洪波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关于癌症患者与疾病抗争的案例,更是一个关于如何在治疗与生活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的深刻思考。他选择了中西医结合的保守治疗,尽管面临不确定性,但他更看重的是术后的生活质量。通过两年的治疗,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,生活也逐渐恢复了正常。

他的经历也为其他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:在面对重大疾病时,除了传统的西医治疗,中医的调理和保守治疗也可能成为一种可行的选择。关键在于,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,权衡治疗的风险与生活质量,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。

杨洪波的故事告诉我们,癌症固然可怕,但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下,患者依然有机会重获健康与生活的希望。

发布于:河南省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